第一項土地政策是"375減租" 台灣在日本統治下時,由於人口過多,因此擁有大量土地的房東可以決定誰可以租用該地區(需求量很高,但土地屬於一小群人)。 租戶必須將所有農作物交給種子,除了種子部分。 當發生自然災害或農作物歉收時,他們仍然需要向房東提供所有租金。 過去,租金被稱為“鐵租金”,這意味著 他們的權利沒有得到保護,即使他們沒有足夠的權利,他們仍然需要放棄一切。
第一項土地政策是改變這種狀況。 中華民國政府過去在中國實行50%的租金政策,這意味著租金不能高於農作物的50%。 1949年4月,台灣省總統陳誠宣布了新 的土地政策“降低37.5%的耕地租金法”。 它將50%的租金降低了25%,得出以下公式:
50% x (1-0.25) = 37.5%
以下政策是“出售公共土地”。 根據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報告,台灣的公共土地是日本政府,私人公司和個人擁有的土地。 土地面積約為1760平方公里。 從 1951年到1976年,中華民國政府進行了9次銷售的公共土地交易。土地價格是該土地年稻米產量的2.5倍。 人們必須通過農作物或現金支付價格十年。 這項政策 的目的是使人民自給自足。 這項政策使28.86.27萬戶家庭受益,出售的土地為1397570000平方米。
第一項土地政策是"375減租" 台灣在日本統治下時,由於人口過多,因此擁有大量土地的房東可以決定誰可以租用該地區(需求量很高,但土地屬於一小群人)。 租戶必須將所有農作物交給種子,除了種子部分。 當發生自然災害或農作物歉收時,他們仍然需要向房東提供所有租金。 過去,租金被稱為“鐵租金”,這意味著 他們的權利沒有得到保護,即使他們沒有足夠的權利,他們仍然需要放棄一切。